海安博物馆放大招!快来与“学霸”康熙跨时空对话

发表时间:2025-05-18 12:43:00

5月18日,南通市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在海安启动。其中,海安市博物馆“学霸”康熙主题文物展作为主场活动之一同步开幕。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同时掌握数学、物理、音乐、医学等多种知识,作为历代帝王中罕见的复合型学者,康熙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学霸”康熙主题展是海安首度联袂国家文物局直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打造的一场县域文化展览标杆之作。

展览由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北京天文馆、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文博机构联合呈现,60余件珍藏文物首次集结。

康熙一生勤奋读书,是位不折不扣的“学霸”。特展通过读书破万卷、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行万里路三大篇章,场景式还原了这位帝王的传奇人生。

康熙有多好学?经筵是为皇帝研读经史而开设的御前讲席,每年春季二月至五月、秋季八月至冬至,每逢单日开讲,而康熙觉得这样的次数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从隔日讲改为了每日都讲。他学习也不流于形式,先预习再听课,多次复习,每个阶段还主动要求讲官出题考试。展厅选择了一些宫廷御用的文具,例如水丞,御墨、名砚、毛笔、印盒等,并特别选择了一件猫型镇纸,展示出宫廷生活中富有乐趣的一面。

康熙古今中外知识一把抓,左手翻古籍右手搞科研,玩起跨界学习堪称古代版“斜杠青年”,多位西洋传教士曾担任康熙的西学老师。康熙对天文学非常痴迷,他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设计监制了6架大型的天文仪器,并经常前往观象台用这些仪器进行天体测量。展厅展示了6件康熙帝命人设计制作的天文仪器模型,这项工程对中国古代的天文事业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古代“卷王”的典范,康熙不仅“卷”自己,还化身古代“最强鸡娃家长”,将皇子们也朝着“学霸”方向培养。文科方面,皇子们主要研修儒学经典、史学辞赋以及典章制度,同时开设满语课程、绘画和历算;武艺方面则学习骑射、武功,兼修火枪的使用。皇子们每天早上五点开始学习直至傍晚七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热爱学习的康熙,有着以学致治的实践精神。本次特展中最重要的一件文物,是来自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的康熙御笔《操舟说》手卷,写于康熙第一次南巡时。他从操舟之艺着眼,来探讨君民关系,最终引申为治国安民之道,体现了康熙具有“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重民思想。据专家分析,这篇文章极有可能是康熙在仪征至京口的船上构思的。康熙亲政之初就把河务和漕运定为国家的重大任务。从山东博物馆藏的清《运河图卷》绘制了河道走向,标识出运河上的水利设施和周边情况,并以不同图例注明运河周边州县、村镇、寺庙等,同时标明各治河官员责任范围,可见康熙对漕运的重视。

康熙曾3次东巡、3次西巡、6次南巡、48次北巡、27次巡幸京畿,在出巡期间,康熙也时刻不忘发挥自己的“学霸”特性,对当地的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甚至方言都留心考察并加以研究。他的“旅行游记”《康熙几暇格物编》就是他的心得笔记,其中曾记述了他对哈密瓜的大加称赞,并写明了种植哈密瓜的水土要求。

本次特展还有康熙亲自题词、藏着古代“科技助农”智慧的《康熙耕织图》,第一部用“字典”命名的汉字工具书《康熙字典》,体现康熙审美品位的康熙郎窑红观音瓶等精彩文物。海安基础教育全国闻名,崇文重教,一向盛产“学霸”,人才、乡贤遍布全国。康熙“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治学理念,也与海安“崇实重行”的教育传统高度契合。“高考在即,欢迎大家来全国知名的教育之乡海安看这场‘学霸’特展,沾沾好运。”海安市博物馆馆长吉加明介绍,本次展览持续至8月31日,贯穿整个暑期,特展门票售价为单人9.85元,家庭票3人21.1元。

本次特展由海安市博物馆、海安市瑞海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南通博物苑指导,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当县域文化平台对接国家顶级资源,当历史文化遇见当代解读,凝望每一件展品,都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让我们一起走进“学霸”康熙主题展,感受三百多年前这位六边形学霸的勤勉人生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