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蒙自市期路白苗族乡探索“深加工+电商”发展新模式

发表时间:2025-08-13 14:23:00

走进红河州蒙自市期路白苗族乡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厂,工人们正熟练地分拣着金黄的枇杷、饱满的蓝莓和青翠的橄榄。这些新鲜水果经过浸泡、熬煮、浇筑等工序,变身为一颗颗天然健康的糖果,全程不添加香精、色素,保留着大山深处的原汁原味。期路白苗族乡不仅是当地特色产业的“孵化器”,更让民族文化借助“云端”走向全国。






小果子串起产业链

托起农户“稳稳的幸福”



期路白苗族乡拥有5万亩枇杷、3000亩金边玫瑰的种植规模,但过去因销售渠道单一,农户常面临“丰产不增收”的困境。2023年,乡政府与云南归于自然绿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企业+基地+农户+村集体经济”模式,建成3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年消化鲜果超千吨。“工厂以保底价收购我们的果子,还能就近打工,收入翻了一番!”村民陶勇福笑着说。目前,工厂已带动6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托起了各族群众的“共富梦”。





“村播”架起云桥梁

民族文化“破圈”又“出彩”



“咱们的枇杷糖果零添加,甜得像苗家姑娘的山歌!”在加工厂直播间,身着苗族服饰的“村播”正热情推介产品。蒙自市自2023年10月启动千名“村播”培育行动以来,期路白苗族乡率先将直播电商与民族文化融合,通过“短视频+直播”让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苗族刺绣、古法熬糖等非遗技艺也借助镜头传播,吸引超百万网友围观。“村播”杨雪莲介绍:“‘村播’既卖产品,也讲团结故事,去年带动线上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民族团结“石榴籽”

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以产业为纽带,期路白苗族乡创新“招小商促就业”模式,建设“家门口务工车间”,吸纳附近村寨汉、苗、彝等各族群众参与。加工厂内,各族群众同劳作、共学习;直播间里,多语言带货成为特色。“我们坚持把民族团结融入产业链各环节,让群众口袋鼓起来,感情连起来。”蒙自市期路白苗族乡党委书记杨洛表示。目前,全乡已构建“1个乡镇基地+N个村播网点”的产业链,特色产业覆盖超80%的少数民族村寨。



从“靠天吃饭”到“靠链增收”

从“深山果香”到“云端畅销”

期路白苗族乡正以特色产业之笔

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

交融共进的答卷

未来

期路白乡

将持续深化“深加工+电商+文化”模式

让更多“绿果子”变成“金果子”

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推动各民族

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编辑:李颖(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