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吹哨”有重奖!山东公布6起化工企业“内部举报”典型案例

发表时间:2025-08-13 19:31:00

国务院安委会部署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以来,山东省各级应急部门迅速响应,全面推进内部报告奖励机制落地见效。为充分调动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故隐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省应急厅将陆续公布我省化工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典型案例,供学习交流借鉴,持续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案例一:

2025年6月,东营市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石化总厂储运二部轻烃运行班长乔某在日常巡检中,听到G723罐附近有异响,在地面查看无果后登上罐顶(距地面17米左右)排查,分析认为罐顶管线有泄漏可能,遂即用肥皂水和四合一报警仪进行检查,发现漏点位置在罐顶平台外侧气相管线水平段底部,立即进行上报。随后,胜利油田石化总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流程切换、抢修堵漏,有效防止泄漏规模扩大,避免事故发生。根据《石油化工总厂未遂HSE事件管理规定》,判定该事件为重大未遂事件,经胜利油田石化总厂QHSE委员会研究决定,给予乔某10000元奖励。自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立以来,胜利油田石化总厂共奖励员工事故隐患报告86起,发放奖励29.29万元。

案例二:

2025年4月,东营市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制氢工艺外操员工张某在导热油泵廊巡检中,发现V9712与P9712入口连通线阀门保温处出现导热油渗漏情况。随后,立即采取现场措施并上报公司。公司果断采取装置紧急停工措施,通过各职能科室和消防站人员现场配合,将隐患彻底消除,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事后,公司根据内部隐患排查治理与激励管理规定,给予张某10000元奖励。自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立以来,东营市海科瑞林化工有限公司共奖励员工事故隐患报告114起,发放奖励6.6万元。

案例三:

2025年3月,泰安市山东润银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公司尿素工段汽提现场岗位操作工吴某巡检时,发现2#汽提尿素装置9楼高洗器球体处有热气冒出,地面有尿疤,分析认为高洗器筒体可能出现泄漏,随即联系在尿素装置7楼巡检的维修工,扒开保温层仔细排查发现漏点。高洗器为高压运行装置,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装置内部气体大量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吴某第一时间向安全管理人员汇报,并立即做紧急停车处理,确保了生产安全。事后,公司根据内部报告奖励制度规定,给予吴某10000元奖励,并授予“安全卫士”称号。自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立以来,山东润银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奖励员工事故隐患报告58起,发放奖励8.25万元。

案例四:

2025年2月,中国石化济南炼化公司炼油三部于某某在夜班巡检至三加氢装置K102处时,发现平衡管处有轻微油渍,遂擦拭干净并找来气密喷壶,仔细查找后发现,平衡管上有三处轻微的砂眼,压力高达8.0MPa的循环氢正持续泄漏。于某某立即汇报作业部值班技术员冯某,联系相关单位,制定妥善方案进行抢修,将泄漏隐患彻底消除。K102为装置核心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装置全面停工,并且泄漏介质硫化氢浓度较高,若造成大量泄漏,将会发生装置停工及着火、爆炸、硫化氢中毒事故。事后,公司根据内部报告奖励制度规定,给予于某某3000元奖励。自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立以来,中国石化济南炼化公司共奖励员工事故隐患报告361起,发放奖励19.02万元。

案例五:

2025年6月9日,聊城鲁西聚酰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区环己酮车间操作工李某某巡检时,发现框架北侧环己烷精制塔14米平台处管道有渗漏现象,立即向车间进行汇报。车间办理登高作业证到达漏点平台,确认是回流管线进塔法兰泄漏,随即上报公司。公司立即对400单元减量,停运环己烷精制塔塔釜泵,制定作业方案消除管线漏点,并将该事故隐患上报鲁西集团。鲁西集团根据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规定,给予李某某3000元奖励。自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立以来,鲁西集团共奖励员工事故隐患报告4600余起,集团向员工发放奖励61.46万元。

案例六:

2025年3月,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员工杨某某在现场巡检时,发现承包商在屋顶维修作业中未系挂安全带,存在高处坠落风险。杨某某当即制止现场违章人员,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公司随即安排人员落实现场安全措施并开展警示教育。因隐患发现及时,未造成人身伤害。事后,公司根据内部事故隐患奖励规定,给予杨某某2000元奖励。自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建立以来,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共奖励员工事故隐患报告654起,发放奖励超10万元。(来源:山东省应急管理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