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黄蓉

2025年9月8日,中心美术馆2025年“ECP-星星策展人”计划获选展览第二季——《瞬时共在:破坏性关系编辑器》与《大断裂:末世未来考古学》全新开启。


作为2025年“ECP-星星策展人计划”四组获选展览之二,《瞬时共在》与《大断裂》回答前期的叩问:当技术不断改写记忆的编码方式,我们该如何在数字洪流中守护那些不能被算法量化的情感?两场展览分别从关系哲学与未来考古两个维度,回应技术加速时代下的人类生存状态与文明可能。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1月7日。

中心美术馆馆长王岩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张颂仁致辞
《瞬时共在:破坏性关系编辑器》:重构人机关系的情感现场
人工智能是否真正理解情感已不再是核心问题,更迫切的命题是:我们如何与AI共同塑造新型关系?《瞬时共在:破坏性关系编辑器》从“编辑器”这一技术隐喻出发,探讨关系是否可被编辑、破坏与重构。展览通过算法生成、交互装置、声音现场与行为参与等方式,呈现艺术家们对抗技术完美主义与效率至上的情感实践。

《瞬时共在》策展小组策展人胡伟致辞

《瞬时共在》策展小组策展人胡伟导览
走入展厅,观众如带电粒子般汇入一场关系实验。作品如能量节点散布空间,观者将在与AI的对话、对抗或共生成中,成为“关系的流动载体”。这不是观看,而是参与——每一次触碰、选择或发声,都在破坏旧脚本,编辑新可能。在提示词之外,在语言失效之处,展览邀你亲历自我在技术中的生成与消亡,见证人机关系的破坏性重构。





《瞬时共在》展览现场照片
开幕当日,参展艺术家带领观众进行“一桌:身体的在线共食”工作坊。参与者通过被红线连接的餐具系统,在协作或对抗中完成一场用餐仪式,重新体验肉身接触与目光交汇所承载的原始关系张力。

“一桌:身体的在线共食”工作坊现场照片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行为艺术,而是一次对日常生活的回返,也是对人与人之间信任、联结与身体共在的深刻反思。





《瞬时共在》开幕式现场照片
《大断裂:末世未来考古学》:在末日废墟中重思人类命运
受詹明信乌托邦理论启发,《大断裂:末世未来考古学》设定于2046年“大断裂”事件之后,地球与空间站彻底分离,各自走向灾变与重构。观众将扮演来自空间站的未来考古学家,深入地球废墟,挖掘后资本主义时代的文明残骸。

《大断裂》策展人陈伶俐致辞
展览分为两大板块:“未来飞地”呈现空间站中脱胎于社会主义国家、全球南方及后殖民语境的文化想象,展示一个超越资本主义逻辑、国家边界与技术伦理的多元社会图景;“废墟地球”则引导观众直面人类世终结后的荒芜景象——全球供应链断裂、社会结构崩塌,唯有地质本体与机器遗骸仍在无声诉说。





《大断裂》展览现场照片
通过影像、装置与虚构档案,展览质疑所谓“人类”的固有定义,探问在技术、自然与社会关系彻底转向之后,是否还有一种新的主体性正在诞生?




《大断裂》开幕式现场照片
展览信息:
- 展览日期:2025年9月8日 – 2025年11月7日
- 开幕时间:2025年9月8日(周一)15:00
- 展览地点:中心美术馆(杭州市拱墅区展览东路150号杭州中心L3)
2025年中心美术馆“ECP-星星策展人计划”
21世纪的杭州如同14世纪的佛罗伦萨,正汇聚艺术精髓,迎来中国式文艺复兴。中心美术馆"ECP-星星策展人"计划旨在发掘青年策展人才,推动这一文化浪潮。该计划将提供资源与指导,助力参与者成长,共同见证杭州成为艺术新高地。
中心美术馆位于商业综合体,观众群体多元。因此,"ECP-星星策展人"计划倡导灵活、大众化的展览形式,吸引不同背景观众参与艺术互动。当代艺术正探索视觉、科技与创意的融合,以强化艺术与观者的多维连接。
2025年"ECP-星星策展人"计划以"多维体验式艺术"为主题,邀请策展人在商业综合体的美术馆内创新展览形式,活化展示空间,使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这一探索对拓展当代艺术展示语境和受众具有重要意义。
主办单位
中心美术馆
杭州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支持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协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基金会
出品人
高世强
总顾问
李凯生
张颂仁
总策划
王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