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金 晖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郭诗颖
糖尿病前期是一种血糖异常状态(以下简称“糖前期”)。作为2型糖尿病的“前奏”,糖前期危害很大,不仅预示着代谢紊乱,还会悄然损伤全身器官,目前主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进行改善。近日,美国内华达大学研究者发表于《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年糖前期人群每日摄入草莓,连续12周,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提升心脏代谢健康。
研究纳入了25名肥胖合并糖前期成人(体重指数超过25kg/m²,糖化血红蛋白5.7%~6.4%),同时具备胰岛素抵抗、腰围较大等特征。研究者将其随机分配到草莓组或对照组,草莓组每天摄入32克冻干草莓(约400克新鲜草莓)。历经12周干预期,通过在6个关键时间点采集人体测量、血液生化等数据,研究团队追踪了草莓摄入对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总胆固醇)及炎症标志物的动态影响,并通过混合模型分析去除年龄、体重指数、饮食热量等混杂因素的干扰。
结果发现,草莓组的参与者血糖得到了改善,包括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此外,草莓组还降低了参与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炎症标志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金晖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草莓作为一种低升糖指数水果,适当食用可能有益血糖调节。草莓是一种低热量、低糖、高纤维的水果,升糖指数相对较低,一般在30~40左右,食用后血糖上升的速度相对较慢,不会引起血糖的急剧波动。草莓中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还能帮助人体延缓葡萄糖吸收入血的速度,对血糖管理产生积极影响。草莓中富含类黄酮、花青素等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此外,维生素C、维生素K、叶酸、钾、镁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增强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虽然草莓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上述研究提醒我们,草莓或许可作为糖尿病前期或者糖尿病饮食干预的有益补充。”金晖提醒,血糖异常人群在吃草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量。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00~350克水果,相当于10个左右大草莓。建议放在两餐之间食用,糖尿病患者应在食用前后做好血糖监测。
新鲜吃。糖前期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草莓时,应优先选择新鲜草莓,避免添加糖分的草莓制品;也不要打成果汁,以免破坏其中的膳食纤维。
巧搭配。草莓可以作为早餐配料,加入燕麦、酸奶中,提高整体膳食抗氧化能力。
最后,金晖提醒,对于血糖异常的群体,应将草莓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依赖草莓来改善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