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林芝7月22日讯(记者 胡俊)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拉多乡,有一个从高原深山里"走"出来的村庄正在书写着和美乡村、产业振兴的动人篇章。扎村,这个2007年整村搬迁到新址的村落,如今已从资源匮乏的困境中突围,发展成为拥有特色产业、村民安居乐业的示范村。7月22日,“辉煌60载 活力新西藏”采访团来到扎村。

拉多乡扎村苏卡药香厂专业合作社,扎村村民家门口就业。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我们村39户145人,2024年经济总收入达61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9000元。"扎村村委会主任贡布自豪地介绍着村里的发展成果。谁能想到,这个如今产业兴旺的村庄,曾经因人均耕地不足0.6亩而举步维艰。
转机始于2014年。扎村立足藏医南派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藏医南派创始人苏卡·娘尼多吉出生地的优势,创办了拉多乡扎村苏卡药香厂专业合作社。"当时我们通过村民自筹、银行贷款、争取政府扶持等方式,筹措资金43万余元才办起这个合作社。"贡布回忆道。

拉多乡扎村苏卡药香厂专业合作社,扎村村民手工装填藏香。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如今的药香厂已今非昔比,不仅有7名技术工人,还为村民提供39个临时工作岗位。负责合作社运营的尼玛介绍:"我们的药香用37种纯天然药材配制而成,跟市场上最多17种药材的藏香有很大区别,还有助睡眠安神的作用。"靠着独特的配方和功效,药香产品畅销区内外,2024年销售额达170万元。
为拓宽销路,扎村还赶起了时髦。"我们在淘宝开了店铺,注册了抖音、快手账号,专门培养了2名线上销售人员。"尼玛笑着说,"现在一年营业额的70%左右都是线上销售来的。"

扎村藏药材基地培育的草红花,基地下面就是雅鲁藏布江。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产业要发展,原料是关键。2020年,扎村在老村的荒地上建起藏药材基地。"我们种植了桃儿七、藏木香、草红花等药材,和西藏农科院合作培育桃儿七幼苗,2023年成功培育10万余株。"贡布介绍,通过"联村联建"模式,拉多乡7个村一起种植桃儿七140余亩,既为药香生产提供原料,又能卖给制药企业,2024年仅苗木和药材就收入40余万元。

扎村藏药材基地培育的草红花,部分已经成熟。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除了药香产业,扎村还在养殖业上做文章。2020年,村里自筹162万元,加上上级支持的48万元,建成了牦牛育肥基地。"我们基地年出栏能力1000头,2024年销售额722万元。"贡布说,村里还引进了雅江雪牛,"这种牛体重比同龄牦牛多100公斤以上,出栏时间提前5年半,肉质达到特级标准,最高能卖到3万元一头。"

扎村牦牛育肥基地,这是引进的新品种“雅江雪牛”。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卓玛深有感触:"以前我们靠挖虫草、制香为生,一年收入也就1万多。现在在药香厂或育肥基地打工,一天能挣200块,还有分红,一年能有3万多收入,生活越来越好了。"

扎村牦牛育肥基地,这是正在育肥的牦牛。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从深山搬迁村到产业兴旺示范村,扎村的蝶变之路,是林芝乡村振兴建设的生动缩影。随着当地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扎村的和美乡村建设道路越走越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