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某网店店主称,某高校60多名学生网购衣服用于参加运动会,随后集体以“质量问题”为名退货退款,且退还的部分衣服已被污损。目前,该校就此事道歉,并承诺回收服装、承担相关费用,双方达成和解。
别让组团退货闹剧寒了商家的心
“七天无理由退货”原本是为了护航网购健康发展的便利之举,却被异化为部分人“空手套白狼”的工具。在这场不对等的博弈中,商家既要承受“羊毛党”的恶意钻空子,又要面对平台机制缺乏人性化的判定,社会信用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长此以往,商家或取消宽松的退货政策,或减少优惠活动,最终损害的将是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薅羊毛”行为一旦被更多消费者效仿,必然会挫伤诚信商家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中小商家的经营难以为继。经营主体利益被恶意侵占,市场还如何活跃?市场不活跃,消费者选择权怎能不受影响?
恶意退货暴露契约精神缺失
“七天无理由”不等于“无条件”。这些被退回的裙子附着草屑,显然已被穿着使用,影响二次销售,并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学生们利用规则漏洞,以“质量问题”为名退货,实则是对契约精神的漠视。
对于高校而言,学生的行为不仅损害商家权益,更给学校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即便及时介入补救,也难以完全消除社会质疑。从教育层面看,这反映出学校在诚信教育和规则意识培养上的缺位。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之本,更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石。学校需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与管理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刹住“薅羊毛”的歪风,制度保障必不可少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首先,电商平台应积极承担起维护市场秩序的责任,完善退货审核机制。其次,相关部门应细化完善“质量问题”退货的举证责任和判定标准,对恶意退货、诈骗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最后,全社会应倡导诚信消费理念。
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需要全社会共同维护。制度加强监管、平台完善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遵守规则。唯有如此,消费环境才能持续优化,消费者才能拥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法治日报、南方网)
V视角:
@有朵牵牛花:“七天无理由”不是让你们这么钻空子的。
@s作茧自缚y:这种事情都上过好多次新闻了,怎么还有人在试探道德底线!
@郎骑竹马来xx:这种只穿一次的,干嘛要买呢?完全可以租啊!
@天狼星:退掉的是诚信。
@汉口北彭于晏:学什么都不如先学做人。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诚信不仅是对经营者的基本要求,更是每位消费者应当恪守的准则。类似“用完就退”的事件已发生多次,任由这种风气继续蔓延,不仅会增加市场交易成本、破坏电商生态,更会严重损害社会诚信体系。“无理由”不是“无理”,恶意退货不能惯着。当务之急是完善制度规则、堵住漏洞,提高“薅羊毛”行为的违法成本。让钻空子的人付出代价,也是对守规者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