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肛瘘的防治

发表时间:2025-08-27 16:24:00

​肛瘘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同时因其发病部位特殊,常被视为“难言之隐”而羞于就医,从而使简单肛瘘发展为复杂性肛瘘,而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

一、什么是肛瘘?

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由内口(多位于肛窦)、瘘管和外口(肛门周围皮肤)组成。中医称为“肛漏”,发病率约占肛肠疾病的25%,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二、肛瘘的典型表现:

1.肛门周围反复流脓、肿痛: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破溃口及原手术切口成为肛瘘外口,外口持续或间断流出少量脓性、血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较大的肛瘘可自外口排出粪便及气体。大部分病人外口仅有一处,如出现多个外口多属于复杂性肛瘘。

2.瘙痒、潮湿感: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部皮肤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

3.疼痛及发热:当外口暂时闭合,感染引流不畅时表现为肛周脓肿的症状,患者可感到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畏寒、寒战等症状。

三、为什么会得肛瘘?

1. 肛周感染(主因):如肛腺感染引发脓肿,破溃后形成瘘管。

2. 其他病因:

克罗恩病、结核等全身性疾病 :克罗恩及结核如合并肛瘘处理较为复杂,常需先规范治疗克罗恩及结核后再行手术,临床上需行肠镜排除克罗恩及结核等;

糖尿病(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糖尿病患者肛周脓肿及肛瘘发生率明显升高;

长期腹泻或便秘

久坐、酗酒、辛辣饮食刺激:肛瘘患者常于饮酒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发生。

四、如何预防肛瘘?

1.保持肛周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用粗糙纸擦拭。

2.防治便秘/腹泻:多吃膳食纤维(燕麦、芹菜等),每日饮水1.5-2L;避免久蹲厕所,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增强免疫力: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适度运动,避免久坐。

4.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熬夜:少吃辣椒、酒精,减少肛腺分泌物淤积。

五、肛瘘能自愈吗?

肛瘘极少自愈。肛瘘一旦形成,瘘管会持续存在,可能继发感染、形成复杂瘘管,甚至癌变(罕见但需警惕)。建议肛瘘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六、警惕这些误区

1.“涂药膏就能好”:药膏仅缓解症状,无法清除瘘管。

2.“不痛=痊愈”:可能只是暂时缓解,感染后仍会发作。

3.“拖延治疗”:简单肛瘘可能发展为复杂瘘,增加手术难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病程长有癌变风险。

肛瘘防大于治。日常注意肛周卫生、规律饮食和作息是关键。一旦确诊,应尽早接受规范治疗,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唐伍斌 孙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