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古礼新承,从一场楚风谢师礼看尊师重道的时代回响

发表时间:2025-09-09 16:33:00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卫平)教师节前夕,荆州古城宾阳楼瓮城内,一场融合楚辞文化与传统礼仪的谢师活动庄重举行。揖拜、献束脩、诵祝文等古礼,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精神源流。这不仅是节日的仪式性表达,更是一次对师道尊严与文化传承的深刻唤醒。

束脩六礼,寓意深远。一份肉干,感念师恩;一株芹菜,寓意勤学;几味香草,象征高洁。古人以物载道,以礼明志,而今荆州市实验幼儿园、荆州实验小学的师生们,以楚服古礼重现这一场景,恰恰表明尊师重道的内核,从未随着时代更迭而褪色。正如荆州东城街办工作人员所言,这些礼仪并非简单的形式复古,而是希望通过具象化的实践,让青少年真切理解“师严道尊”的文化重量。

尤为动人的是,谢师仪式中那些久违的细节,老师用江水为学生净手,既是洗去尘垢,更是心灵的涤荡与启迪。这一动作,超越了简单的清洁意义,隐喻着教育的本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正如教师龚海艳所感慨的,这一刻她更加体会到“助其走出困境”的为师之责。这种强烈的仪式感,进一步唤醒了教师角色的神圣性与使命感。

而教师为学生佩戴香囊的环节,则巧妙地衔接了《楚辞》中的“香草意象”,将屈原笔下“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高洁品格,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的文化传递。这不仅是对楚文化的致敬,更是将道德教育寓于文化体验之中,让青少年在仪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价值观的熏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并未止步于礼仪展演,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成为“文旅讲解志愿者”,尝试着去推介荆州的历史、美食与景点。这体现了社区教育模式的创新思路,将文化传承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尊师重道的主题延伸至爱乡爱国、文化自信的层面,从而赋予传统礼仪以当代生命力。

在现代化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完全复刻古礼,但这场別开生面的楚风谢师礼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关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关乎于文化与精神的赓续。尊师重道,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教育应有的温度与厚度。

设立教师节的意义,正在于唤醒社会对师道的敬畏、对育人的感恩。荆州市实验幼儿园、荆州市实验小学与东门街道组织的这场古礼新承的活动,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以文化之美浸润教育之本,如何让千年礼制在当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这,不仅是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独特礼物,更是文化自信与教育自觉的生动体现。

编辑: 袁超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