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评论员 苏振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有关“妈妈”的诸多感恩视频、照片、文字冲上热搜,无论是难忘的MV,还是温馨的照片,或是淳朴的话语,总能扣人心弦、情意共鸣。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激之情,更是如潺潺流水,流淌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田。不同于西方的母亲节,它并非以一个特定的节日来彰显对母亲的敬爱,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无声地传递着这份深沉的情感。
2500多年前,先人就把对母亲的深情和厚恩写进了《诗经》。《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中,“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首诗,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把它解释为母子之词。一位母亲看着孩子长大远行,不忍挽留,强压着心中思念之痛,默默祝福孩子一路平安顺遂。孩子远走他乡,正如放飞的风筝一样。可是线的这头,永远是母亲牵绊的目光。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高峰,描写母爱的诗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叹为观止。诗仙李白《豫章行》中说:“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写母子离别,情真意切。诗圣杜甫《遣兴》里说:“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无家别》中道:“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诗圣情怀可见一斑矣。最出名的还属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千古绝唱,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对慈母炽烈的情怀,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给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母爱,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一个奇迹,一个永恒的美神。正是因为有了它,才有了“人之初,性本善”的道行,才有了爱。让我们学会感恩,让这份感激的心不仅仅停留在母亲节里,而是把它作为升华人格与素养的源泉,成为每一天的主旋律,真正把对母亲的陪伴和关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让我们每个人都珍惜珍爱与父母相处的宝贵时光,奏响每一天对母亲爱和感恩的旋律,祝天下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