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长春农博会今日启幕,记者抢先探秘农业盛宴精彩看点,解锁逛展攻略

发表时间:2025-08-15 14:43:00

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2025长春农博会”)今日在长春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农博园)启幕,本届农博会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为主题,设置八大特色展区,涵盖名优农产品及食品展、高新设施展、种植示范展等,展会将从8月15日持续至24日。这场备受瞩目的农业盛会究竟暗藏哪些亮点?农民朋友能在这里获取哪些实用信息与前沿技术?市民游客又能邂逅哪些新奇体验与特色好物?8月14日,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提前深入展会现场,为大家抢先探秘这场农业盛宴的精彩看点,提前解锁逛展攻略。

创意与示范融合 农业新貌尽展

10时许,记者一踏入农博园,便看到一派忙碌景象,各个展厅的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施工人员正在对各个展馆进行最后的细节完善,参展商也在紧锣密鼓地布置展位,搬运展品。园区内的工作人员步履匆匆,有的在检查水电设施,有的在清扫路面,大家都在为开幕做最后的冲刺。

硕大的“玉米”、可爱的“人参娃娃”……创意农业展区的“魅力中国·五色吉林”主题园内亮点十足。该主题园借助农业种植与艺术造景,生动展现传统文化和象征吉林农业、冰雪、红色文化、科技、生态的“金、银、红、蓝、绿”五色新场景,展现吉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此外,“北京天坛”“白鹤滩水电站”“中欧班列”等也在园区内亮相,让人眼前一亮。

新建的“百药园”也是一大亮点,人参、灵芝、紫苏等百余种药食同源特色作物和优势品种在展区内依次展示,实物加上展牌,让市民游客可以清晰了解这些中药材的样子与功效。

在现代菌物示范区内,黑木耳、玉木耳、桃红木耳、桑黄、灵芝等几十种菌类作物齐聚,让市民游客一站了解菌类的多样形态。在现代菌物示范区外,由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带来的专利产品——智慧菇房格外引人注目,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集成环境监测、智能灌溉和远程诊断功能,可实现家庭化、工厂化菌类种植,预计将成为各地食用菌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菇农重点关注的产品。

名优齐聚 “吉字号”大放异彩

名优农产品及食品展区域亮点纷呈,可谓是“吃货”与“选购达人”的天堂。一号展厅内,延边大米、通化葡萄酒等吉林省内各地特色品牌农产品琳琅满目,尽显地方风味;二号展厅中,长春本土企业已整装待发,展位前的特色产品排列整齐,静候八方来客;规模最大的三号展厅邀请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20余个外省(市)参展,其核心区域的“吉字号”特色产品展区尤为抢眼,长白山人参、吉林大米、鲜食玉米、梅花鹿产品等优质好物让人目不暇接;四号展厅展示了国内供销系统带来的特色产品;五号展厅则邀请了鸿翔、宏泽、云天化、中种国际等20余家国内种业头部企业以及5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参展,展示种业及食品机械领域的前沿成果。

科技赋能 高新设施展区亮点足

踏入高新设施展区,所见之处皆彰显科技力量,无土栽培、植物工厂、组培、热带果树、鲜切花等展区各具科技特色。

果类菜基质栽培区采用实用型槽式无土基质栽培模式,整洁干净、管理高效,彻底告别了传统菜园的泥泞与不便。据了解,今年农博园选育了彩椒、茄子、黄瓜、番茄等15种果类菜,都是品质优良、经济效益高的主力品种,新增的牛角椒外形威武,辣味却温和,皮薄肉厚,兼具清炒的爽口、炖煮的软糯与凉拌的清甜,被称为“辣椒界的六边形战士”,当大家逛展到此处时,不妨仔细观看了解一下。

热带果树园里,集中展示了包括番石榴、柠檬、香蕉在内的40多种南方果树品种,以及50多种兼具观赏性与经济价值的优良品类。据了解,今年农博园新种了20余棵枇杷和嘉宝果,借助园区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这些喜欢高温高湿的果树已经适应了北方环境。展会期间,莲雾、无花果、蛋黄果、芒果等10余种热带水果将挂果展出,让市民游客直观感受“南果北种”的科技实力。

全方位体验多元展区与丰富活动

除了上述展区,本届农博会还设有种植示范展,设置12个室外种植区和温室种植区,重点展示千余种高产作物优良品种和上百种技术模式;精品畜牧业展,展示牛、猪、鹿、兔及珍禽等优良畜禽品种;现代种业展,设置现场种植示范区及展销区;农机装备展,重点展示大型智能农机及特色农机装备;农耕文化展,展示关东农耕文化历史和长春城市发展史。

在活动方面,经贸活动将组织“百户企业进吉林”“吉供优选”品牌发布暨产销对接、种业交流会、林下参、吉林梅花鹿等吉字号农产品品牌推介等多项活动;文旅研学方面,将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课程,组织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等活动;文化赛事方面,将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吉林巧姐手工大赛、科普大集、群众文艺汇演等多项活动。

此外,为了扩大影响,本届农博会还将线上线下同步展销,打造流量经济专业平台。组织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在农博会期间设立搜索关键词,配套举办吉林优质特色农产品专场活动;组织抖音、小红书网络平台等在展会期间发布优质内容和流量推广;组织省内知名网络传媒机构同步开展吉林名特优品线上带货。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尹霁虹 文/图

跨境直播搭建中国-东南亚农业消费新桥梁

为深化吉林农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吉字号”品牌全国化布局,以流量经济赋能农博,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期间(8月15日-24日),“吉林省流量经济赋能电商跨境直播间”将在长春农博园3号厅正式开放。活动期间,主播Maggiew将空降农博园3号厅,通过跨境直播、原产地溯源、供需对接等形式,推动长白山人参、吉林大米等“吉字号”优质农产品直达东南亚市场,搭建“吉品东南飞”的农业贸易新通道。

原产地溯源:达人通过镜头将吉林大米种植基地、长白山林场人参采挖现场等场景全景展示,呈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直观传递“黑土地生态”的品质优势。

场景化体验:在农博会“吉品展销区”,达人将现场试吃长白山人参、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延边辣白菜等产品,并结合东南亚饮食文化进行点评。

互动答疑:实时解答线上网友关于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保质期等问题,消除跨境购物顾虑。

品牌国际化:通过达人直播与场景化展示,将“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等区域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建立认知,真正实现从“地域特产”升级为“国际好货”。

市场多元化:预计农博会期间,跨境直播将会带动吉林农特产品出口额,抢占东南亚线上直播市场,进而提升吉林农产品出口比重。

合作长效化:通过供需对接与平台资源联动,推动吉林农企与东南亚采购商建立合作联系,推动“吉品东南飞”从“单次活动”转向“全年贸易”。

当吉林大米的香气通过镜头飘向曼谷的厨房,当长白山人参的灵气充盈新加坡的养生食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吉字号”的魅力,更是农业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地方特色与东南亚消费需求的深度共鸣。

8月15日-24日,农博会现场3号厅的跨境直播间已准备就绪。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侯丹

“吉字号”选品对接会圆满召开

8月14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召开前夕,由吉林省“吉字号”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的吉林省流量经济赋能电商直播选品会,在长春农业博览园落下帷幕。活动以“吉字号品牌出圈·产地直供赋能”为核心,吸引省内50家优质农产品企业携百余款产品亮相,通过“政府搭台、产地直供、达人带货”模式,推动吉林特色农产品从“原产地直连直播间”,为农博会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长白山人参制品、吉林大米、延边冷面等“吉字号”品牌携核心产品亮相,企业代表通过展示溯源码、质检报告及原产地种植环境,强调“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保障。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产地直供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既能保证价格优势,又能让消费者看到产品‘出生证明’,信任度更高!”经过多轮筛选与现场面对面洽谈,40余款产品成功入选“吉林省流量经济赋能电商直播选品库”,涵盖粮油、山珍、肉食、饮品四大类。其中,长白山人参、吉林大米等区域公用品牌与吉林山珍、延边辣白菜等企业特色单品备受青睐。

活动现场,“产地直供”模式成为焦点。多家企业现场签约入驻选品库,承诺为直播间提供“原产地专供”产品。在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期间,3号厅将化身“吉林省流量经济赋能电商直播间”,通过“原产地直播+爆品溯源+助农直通车”等形式,持续推动吉林农产品从“地域品牌”向“国民品牌”升级,让“吉字号”好货直达全国消费者餐桌。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侯丹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