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形式主义之弊由来已久,犹如“毒瘤”,侵蚀着党的肌体,阻碍着事业发展,损害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此次典型问题通报,再次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敲响警钟,要持续深入向形式主义“亮剑”。
从本质上讲,形式主义是一种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的表现,根源在于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政绩观错位,宗旨意识淡薄。过于注重表面功夫,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将个人私利和形象置于党和人民事业之上。这种不良作风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破坏党内政治生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
根治形式主义,为基层真正减负,需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完善制度建设,扎紧“防护网”。健全实绩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设置指标,削减冗余台账报表与留痕要求。严格规范督查检查、创建活动的审批流程和标准,严禁巧立名目摊派任务、收取费用,从源头减负;强化思想教育,拧紧“总开关”。强化理论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牢记为民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尺,自觉摒弃形式主义,培养求真务实作风,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从思想根源抵制形式主义;加强监督问责,高悬“警示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挖细查形式主义问题,及时发现、严肃查处。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激励担当作为,注入“动力源”。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那些扎根基层、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重用,让实干者得实惠、受鼓舞。
形式主义一日不除,基层负担一日不减,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我们要以此次典型问题通报为契机,深刻反思,引以为戒,坚决向形式主义“亮剑”,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作者单位:黔西南州望谟县委组织部)
作者 王兵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