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水发白又浑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物理性原因
- 残留杂质未清除
在开缸初期,如果没有将鱼缸及相关设备(如过滤器材、底砂等)清洗干净,残留的灰尘、碎屑等杂质进入水中,就会使水看起来浑浊发白。如新鱼缸玻璃上可能附着有一些生产过程中的粉尘,若未彻底擦拭掉,加水后就会混入水中。放入鱼缸的新水草、装饰物等如果没有经过充分清洗,上面携带的泥土、杂物等也会污染水质,导致水体浑浊。
- 过滤系统问题
过滤功率不足:鱼缸水体较大而过滤设备的功率太小,无法对全部水体进行有效的循环过滤,水中的悬浮颗粒就不能及时被过滤掉,从而导致水质浑浊发白。如一个较大的水族箱,但配置的过滤器流量只能满足较小鱼缸的过滤需求,就难以维持水质清澈。
滤材堵塞或老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过滤器材中的滤材(如生化棉、陶瓷环等)可能会被杂质、藻类、微生物残骸等堵塞,影响水的正常通过和过滤效果。或者滤材长时间未更换,已经老化失去了应有的过滤和培养有益菌的功能,使得水中的悬浮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进而造成水体浑浊。
过滤棉安装不当:如果过滤棉在安装时没有铺平、压实或者存在缝隙,部分水流就会直接从这些缝隙流过而未经过滤棉的充分过滤,导致水中的杂质依然留在水中,使水变浑浊。

二、生物性原因
- 微生物大量繁殖
藻类爆发:鱼缸如果受到过多的光照(特别是阳光直射时间过长),且水中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如鱼食残留、鱼的排泄物分解产生的养分等),藻类就会大量繁殖。常见的如绿藻,大量繁殖时会使水体呈现出绿色浑浊状;而硅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可能会让水看起来发白浑浊。藻类细胞在水中大量悬浮,就改变了水体的清澈度。
细菌滋生:当鱼缸中存在过多的有机物(如未及时清理的鱼食、鱼的粪便等),为细菌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细菌就会大量滋生。一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形成菌胶团等物质,这些物质悬浮在水中,使得水体变得浑浊发白。如异养菌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并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 鱼的因素
鱼体受伤或患病:如果鱼的身体表面受伤,伤口处可能会分泌一些黏液,这些黏液会混入水中,使水体变得浑浊。而且受伤的鱼更容易感染病菌,病菌在鱼体上繁殖的同时也可能会向水中释放一些有害物质和引起水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一步影响水质。另外,鱼患病时,比如得了白点病、水霉病等,鱼体自身的生理状态改变,也会导致其分泌更多的黏液或者体表出现一些病变产物,这些都会污染水质,使水看起来浑浊发白。
鱼的密度过大:鱼缸内鱼的数量过多,相对应的鱼的排泄物、呼出的二氧化碳等就会增多,超出了鱼缸生态系统正常的承载能力。过多的排泄物不能及时被分解和过滤掉,就会在水中积累,为藻类、细菌等的生长繁殖提供养分,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出现浑浊发白的现象。

三、化学性原因
- 水质调节剂使用不当
在向鱼缸添加水质调节剂(如除氯剂、酸碱度调节剂等)时,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过量的调节剂可能会与水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不溶性的沉淀或悬浮物质,使水体浑浊发白。如使用除氯剂时,若添加量过多,可能会与水中的某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白色沉淀,悬浮在水中。
- 药物残留
当给鱼缸里的鱼用药治疗疾病后,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换水和清理操作,药物残留会留在水中。一些药物在水中可能会形成悬浮颗粒或者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新的浑浊物质,导致水质变差,呈现浑浊发白的状态。如某些抗生素药物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与水中的有机物等发生反应,产生一些白色的絮状物悬浮在水中。

要解决鱼缸水发白又浑浊的问题,需要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优化过滤系统、控制光照和鱼的密度、正确使用水质调节剂和药物等。